近日,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基于海洋观测网及相关数据,编制完成了《中国气候变化海洋蓝皮书(2024)》(以下简称《蓝皮书》),公布了全球和中国海洋气候变化关键指标的最新监测信息。《蓝皮书》显示,全球海洋持续变暖和酸化,海平面加速上升,近四十年来,中国沿海海表温度和海平面上升速率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极值高潮位和最大增水均呈增加趋势,海洋热浪趋强趋频。
全球海洋气候变化
1870—2023年,全球平均海表温度总体呈上升趋势。2023年,全球平均海表温度较1870—1900年平均值高0.85℃,是自1870年以来最暖的年份。1955—2023年,全球海洋(0~2000米)热含量呈显著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约增加6.2E22~6.3E22焦,2014—2023年是有现代海洋观测以来全球海洋最暖的10个年份,2023年达到历史新高。1985—2022年,全球平均海洋表层海水pH呈明显下降趋势,平均每10年下降0.017个pH单位。1993—2023年,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速率约为3.4毫米/年。2023年,全球平均海平面较2022年高9.3毫米,处于有卫星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位。
图 1 1870—2023年全球平均海表温度距平变化(相对于1991—2020年平均值)
中国海洋气候变化
1980—2023年,中国沿海海表温度总体呈显著上升趋势,平均每十年升高0.29℃,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2015—2023年连续九年处于高位,2023年为1980年以来最暖的年份。1980—2023年,中国近岸表层海水pH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平均每10年下降0.015个pH单位;2023年,长江口至钱塘江口、福建中部近岸海域酸化现象较为明显。1980—2023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5毫米/年,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2020—2023年中国沿海平均海平面持续处于有观测记录以来的高位,2023年,中国沿海海平面较1993—2011年平均值高72毫米,仍处于有观测记录以来的高位。
图 2 1980—2023年中国沿海海表温度距平变化
《蓝皮书》指出,中国近海地处季风最明显的气候带,东亚季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中-高纬度大气涛动等的变化,对中国近海海洋环境要素等产生重要影响。海洋异常变化及其与大气间的能量传输和物质交换也是影响中国近海海洋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中国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生态环境脆弱,是气候变化影响的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蓝皮书》的发布,旨在为科学把握海洋气候变化规律、减轻海洋灾害风险、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以及促进沿海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科学支撑和决策参考。
海尔欣·昕甬智测采用先进的涡动相关法(EC法)和高精度的仪器设备,如HT8600P和HT8700,结合超声风速仪和数采模块,为湿地、红树林等临海、近海场景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最后通过HT Cloud青昕云平台,极大地提高了数据管理的效率和便捷性。我们的解决方案不仅满足了高稳定性、高准确性和高灵敏度的监测需求,而且已经在全球200多个客户中得到广泛应用,并获得海外多个国家用户的高度认可。这些技术的应用,为理解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支持,同时也为全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贡献了力量。